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央日前作出“保市場主體”這一重要部署,將進一步穩住經濟基本盤。
一系列助企紓困舉措近期陸續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已在路上。專家表示,從經濟長期發展角度看,穩增長的關鍵,仍在于更加有效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經濟增長內在動力。
保市場主體關鍵在中小企業
“1至4月通常是餐飲旺季,今年這個情況,大家還不太愿意走進餐館消費。”江蘇小廚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嵇小麗說,目前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3月份的銷售收入只有往年同期的30%。
“國家扶持加碼,企業開啟‘自救’。目前員工已經全部返崗,員工的收入不能降,社保費減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 嵇小麗表示。
小廚娘餐飲公司只是當下市場主體的一個縮影。目前,我國市場主體超過1億戶。各類市場主體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作為我國市場主體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近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和80%的就業。但是中小企業也面臨不少困難,如資金籌集渠道狹窄,對經濟景氣變動、金融環境及產業形勢變化敏感,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等。
數據顯示,目前還有近兩成的中小企業沒有復工。“當下的重點無疑是保住這些最活躍、最基礎的市場經濟微觀主體。在一定意義上,提高中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直接關系到能否穩住經濟基本盤和兜住民生底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首席顧問劉以雷認為。
一攬子紓困政策為企業雪中送炭
為了幫助市場主體紓難解困、渡過難關,從中央到地方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涉及財稅、金融、社保、外貿等多個方面。
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快遞公司,目前已基本“滿格”復工。“我們20多個快遞驛站全部恢復運營,每天收發包裹1萬多件。”位于江西宜春市銅鼓縣的捷一商務服務公司經理羅芳介紹,快遞收派服務收入免征增值稅和階段性減免社保費讓她第一時間收到3萬元“大紅包”,保障了員工工資足額發放。
規模空前的減稅降費給市場主體帶來的是真金白銀的實惠。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5批23項稅費優惠政策,僅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減稅降費就達到4027億元。
此外,為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通過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向金融機構提供了3.55萬億元低成本資金。一季度金融機構支持中小微企業超過2800萬戶,覆蓋約25%的市場主體。五大行的普惠小微貸款利率較去年均值下降了0.3個百分點,中小微企業融資整體上呈現量增、價降、面擴的積極變化。
更大力度扶持政策已在路上。相關部門近期接連釋放明確信號,為落實“保市場主體”的要求,下一步在繼續推進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房屋租金等方面出臺相關支持新政。
“內外兼修”激發市場活力
在專家看來,保市場主體,政府不只要發力“紓困”,更要適當“留白”,給企業、個體更多空間,調動所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才能提高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其中重要一環。創造各種有利于市場主體創業環境,這是改善營商環境的核心,也有利于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厚植沃土。
南寧市偉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安防設備銷售的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他們面臨沒有資金周轉、無法完工的困境。當公司了解到稅務部門和銀行推出的“銀稅貸”金融服務時,他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提出申請,沒想到很快就從當地建設銀行拿到100萬元的貸款。
“銀稅互動”正是政府改善營商環境服務的體現。上證報記者發現,目前多地除了陸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外,正醞釀和制定細化版方案、意見等,推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升級版”。
“當然,對市場主體來說,自身也需要調整生產經營戰略,加強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認為。(李苑)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